服務熱線

0318-7705775

首頁>>新聞動態>>水處理行業資訊

公司產品
新聞動態

生態環境部權威解答:新汙染物監測如何開展?
發布時間:2022-06-21 09:03:24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新汙染物治理工作進行部署。

我國新汙染物治理起步較晚,工作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麵臨法律法規、管理體製、科技支撐、資源配置等諸多不足和短板。這其中,“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強國家和地方新汙染物治理的監督、執法和監測能力建設”尤為重要。




那麽,目前新汙染物監測基礎如何?現有監測網絡是否滿足新汙染物監測要求?尚存哪些難點?記者近日采訪了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相關負責人。


中國環境報:《方案》要求建立新汙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製度,製定實施專項工作方案,新汙染物監測和其他汙染物是否有差別?前期基礎如何?

生態環境監測司相關負責人:新汙染物一般具有“新”“多”“廣”“低”等特點。新,是新近發現或者被關注;多,是現有種類多、新增多;廣,是來源廣,可能來自生產、使用、消費和處置各環節;低,新汙染物濃度普遍較低,有的達到痕量/超痕量水平。這些特點,對新汙染物監測技術與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汙染物比其他汙染物監測難度大。

我國新汙染物監測工作基礎和能力比較薄弱,監測技術體係尚未健全,環境監測方法尚不完善。目前,少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VOCs已發布行業監測標準,抗生素、內分泌幹擾物、全氟化合物等部分新汙染物的監測標準正在製訂中。2021年,生態環境部啟動了新汙染物監測試點工作,開展了抗生素、內分泌幹擾物等新汙染物的監測技術方法研究和基於高分辨質譜的靶向/非靶向篩查和準定量技術研究,並在部分試點地區開展全流程技術驗證。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按照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有關要求,組織開展新汙染物監測技術方法研究和調查監測試點,夯基礎、建體係、提能力、促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新汙染物調查監測,鼓勵包括高校、科研機構、社會化力量等在內的各方生態環境監測力量有序參與,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強化對新汙染物治理的監測技術支撐。




中國環境報:現有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能否滿足在主要地區、行業、典型工業園區開展新汙染物監測試點工作?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相關負責人:目前,生態環境部已組織建成覆蓋所有建製區縣的國家、省、市、縣四級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完成“十四五”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優化調整,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國家層麵,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1734個,地表水監測斷麵3641個,地下水考核點位1912個,海洋監測點位1359個,土壤監測點位22427個。省級層麵,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3306個,地表水監測斷麵5115個。

現有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主要針對的是已納入常規管理的汙染物,在重要地區、重要行業、典型工業園區開展新汙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還需根據環境管理需要及試點工作要求,不斷完善相應監測網絡。


中國環境報:新汙染物監測試點工作有哪些難點?下一步如何開展工作?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相關負責人:開展新汙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麵的難點。一是監測技術體係有待完善,現有的技術規範、監測方法及質控要求,可初步支撐新汙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亟待規範和完善新汙染物篩查監測技術方法,加快開展生態環境管理迫切需求的管控新汙染物監測方法、質量管理等技術研究。二是監測能力建設有待提升,新汙染物監測技術難度大,對儀器設備、技術能力和人才隊伍要求高,急需加強相關能力建設,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以適應新汙染物調查監測試點工作需要。三是相關保障有待加強,新汙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機製有待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專項資金保障有待落實。




下一步,生態環境監測係統將落實生態環境部關於新汙染調查監測試點的有關安排部署,及時跟蹤動態,提升新汙染物監測科研能力,推進新汙染物監測方法標準化,構建並完善新汙染物監測技術體係,為生態環境管理做好技術儲備和支撐工作。